巧用60分鐘k線戰(zhàn)法把握賣點
60分鐘k線戰(zhàn)法1:
賣點的技法,從來都是一個很艱深,甚至是很“痛苦”的概念,個人感覺,這是一個比買還要難于駕御的東西。我相信很多朋友肯定都有過買到過好的股票,但因為無法把握好的賣點,輕則中途震出或者利潤縮水,重則免費電梯,甚至從贏利到虧損被套的經歷。在買的好的情況下,能較好的把握賣點,可以保證利潤的穩(wěn)定性,買的不好,但賣的好,可以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最大限度的控制風險的擴大,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賣甚至比買更為重要。對于大家比較熟悉的賣出法,個人感覺均不太科學,比如設置百分之幾為自己的止贏點或止損點,這其實只是不顧價格客觀走勢,單純只求心安的做法,還有在股價循環(huán)周期的基礎上,30日生命線從上揚到走平為賣出的依據,此技法對于長期走牛或者有較為明顯的大波段痕跡,同時在頂部停留的時間較長的股票是個不錯的方法,但一來這樣的股票在1000多只股票中少之又少,二來很多股票在中短線漲升后,根本不在頂部做長時間的停留即開始下跌,如果你要等到上揚的30日均線走平再賣,恐怕連你自己都不會答應。
還有另外一些技法,因為時間和篇幅的關系,同時和本文也沒有太大的聯(lián)系,恕不一一闡述,有心的朋友可以自己多加鑒別,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筆者嘗試從60分鐘的角度,對短線賣出做一定程度的把握。筆者很看重60分鐘圖表,之所以選擇它,是基于其既比5分鐘,15分鐘,30分鐘穩(wěn)定,不至于有太多的雜波,同時又比日線靈活,賣點不至于太過滯后,因此以60分鐘為重要圖表,同時輔以日線,大盤近期態(tài)勢等其他方面綜合考慮。 對于漲升的股票,開始下跌,其實質無外乎開始洗盤做較大幅度的調整和短期內有減倉的跡象這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是我們短線交易者都必須回避的情況,更何況現(xiàn)在的市場和以前已大不相同,洗盤和出貨已不是當年“長陰縮量”和“短陰放量”這么簡單的區(qū)別,現(xiàn)在的洗盤越來越象出貨,現(xiàn)在的出貨怎么看都象以前的洗盤。所以我們絕對不能用“好象是在洗盤,不要緊,還會漲的……”這類自我安慰的話來掩蓋即將到來的風險,作為短線交易者,一旦盤中上行能量不足或者前期比較安定的籌碼開始出現(xiàn)劇烈震蕩、松動的情況,我們必須提高惕,出現(xiàn)賣點,不論贏虧,堅決出局,以回避后市的不可預知走勢。 出現(xiàn)劇烈震蕩的異動或者盤中上行能量不足,在60分鐘圖表上,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根據核心K線體系的原則,常態(tài)的上漲陽線(實體陽線或實體大于上下影的陽線)和常態(tài)的下跌陰線(縮量陰線,確切的說是量能小于均量的陰線),此為常態(tài)行情,價格在沒有外力作用下,仍舊會向原方向前進,我們可以安心持股。一旦某日出現(xiàn)劇烈的震蕩或者是帶量下跌,在60分鐘上表現(xiàn)為長上影,長下影,長上下影,一小時內跌幅較大的陰線,同時量能大于均量,此類K線我們稱為“異動K線”。
2、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放量漲升后,上行能量開始減退不足,顯示上攻開始乏力或者準備進入較長時間的調整,在60分鐘上表現(xiàn)為短期均量線下破長期均量線,顯示短期量能釋放的平均程度開始萎縮。 此兩種情況出現(xiàn)任何一種甚至兩種同時出現(xiàn),我們必須臨陣準備賣出狀態(tài),密切跟蹤,隨時準備根據后面的演化而短線出局。
60分鐘k線戰(zhàn)法2:
最終賣點的確認:在出現(xiàn)上述情況的前提下,如果某日出現(xiàn)下面三種情況中的一種,甚至是三種情況中的任意兩種復合情況(下跌幾乎就成為百分百),必須毫不猶豫,果斷出局!
1、上漲陽量大于下跌陰量,我們稱為良性量能,當某小時上漲陽量小于下跌陰量,同時隨后出現(xiàn)的下跌陰量仍然在放大時,顯示多空力量開始轉化,空方占優(yōu),同時價格跌破5單位均線,指標在技術高位叉,為賣點。
2、某小時下破5單位均線后,兩個小時都被均線壓制,無法站回均線,5單位均線向下拐頭,結合指標的技術位置,為賣點。
3、突然沒有任何征兆的下跌,技術指標快速下滑至20以下超賣區(qū),耐心等待其技術反抽,在指標重新反抽到技術高位時,為賣點。
同樣的道理,當出現(xiàn)1、2賣點時,如果價格已下滑到重要均線支撐位或者指標下滑到超賣區(qū),可不必急忙賣出,等待其進行技術反抽。
注:本技法適用于止贏,同樣也適用于在錯誤追高后的止損。
60分鐘k線戰(zhàn)法只適用于短線漲升或寬幅震蕩的股票,并不適用于窄幅牛皮震蕩的股票和總體處于下跌趨勢的股票,前者個人認為短線交易者不應參與橫盤震蕩的股票,在選擇突破方向之前,極早退出,在選擇方向后,再做打算不遲,后者總體處于下跌趨勢,百分之九十的時候賣出都是對的,只有一次是錯的,那就是在下跌見底的時候。
(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