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率下降意味著什么?我國儲蓄率下降對經濟的影響解讀
2021-01-04 17:23 南方財富網
最新數據表明,截止至2019年,我國總儲蓄率下降至44.6%。儲蓄率下降意味著什么?
1.經濟增長模式的改變
從宏觀層面來看,儲蓄率的下降,意味著靠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行了,未來經濟動能轉換、經濟增速換擋將會是長期宏觀大趨勢。
在不考慮國際收支的情況下,一國儲蓄水平決定了未來投資的增長率。當一國儲蓄率出現下降時,投資在GDP中的比重會明顯下滑。
以日本為例,1990年后,日本國民儲蓄率持續(xù)下滑,同期日本投資增速從10%一度下滑至-8%,隨后一直在0%附近徘徊。而投資增速的下降,也使得投資對GDP的貢獻率減少,受其影響,日本經濟增速中樞在90年代也出現了明顯下移。
回到我國,實際上,在2010年我國儲蓄率拐點出現后,我國經濟結構出現了明顯的變化。2011年開始,我國投資占GDP的比重逐年下滑,而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則持續(xù)增高。相比于投資對經濟的直接拉動,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更為間接和緩慢,這也使得2011年后,我國經濟增速逐步從高增長水平轉換到了當前的中低速增長。
2.居民資產配置結構的優(yōu)化
從微觀層面來看,儲蓄率的下降,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居民資產配置結構的優(yōu)化。
如前所述,儲蓄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地產投資在我國家庭資產配置中的降低。無論這種降低是出于主動還是被動,這種改變都預示著我國家庭資產配置結構的改善。
長期以來,由于地產投資在我國居民家庭資產中占比過大,地產占用了居民較多的可配置資金,致使我國居民的金融資產配置長期處于較低水平。2019年,我國金融資產在居民家庭資產配置中的占比僅為20%,對比發(fā)達國家50%左右的水平,具有較大差距。
而根據現代資產配置理論,實現金融資產的跨期優(yōu)化,不僅能夠有效的降低非系統(tǒng)性風險的沖擊,而且也是使財富長期穩(wěn)健增長的基礎。
未來隨著地產投資占比的下降,部分可配置資金將會逐漸流向金融資產,從而使得我國家庭資產配置結構更為合理,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