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的最大波動,如果是僅局限于+2~-2之間的行情,我們稱之為“常態(tài)行情”。例如:“矩形”和標準的“三波段”行情。這類型股票,一般都是股性較溫和的個股,循環(huán)規(guī)律有節(jié)奏感,漲跌脈動有跡可尋,走勢較容易掌握。 標準三波段上漲或者三波段下跌的行情,其動量線波動范圍,經常會擴充至+2~-2之間。MOM抵達+1或-1時,第一波行情結束。第二波行情屬于回檔或者反彈波。最后,由第三波行情將MOM推移至+2或-2。(這里指的是波浪理論中的前三波,其第五波行情一般都屬極端行情較多)。 一般理想狀況之下,MOM動量線會依上述兩種模式,規(guī)矩的波動在第一與第二級超買超賣界限內。而且,股民很容易掌握股價的脈動,我們稱之為“常態(tài)行情”。然而,當行情變成超強勢或極弱勢時,MOM指標會急沖至+3之上或-3之下,我們稱之為“極端行情”。一旦股價出現(xiàn)極端行情時,超買超賣型指標會失去作用,讀者應選擇采用趨勢指標,或者等待指標形成“背離”的狀態(tài)時,再進行買賣的動作。 價差引力 深入了解MOM動量線之前,必須先了解其公式的計算方法。以12日MOM為例子,他是將當天的股價,和12天前的股價做比較的結果。我們可以想像兩個股價間,存在著一種引力。當目前的價格和12天前的價格,兩者之間的差距擴大到一定極限時,當天的股價會受到牽制,暫時停止前進。也就是說,當天的價格和12天前的價格,存在著最大極限距離的限制。在一般“常態(tài)行情”下,大多數個股幾乎都能符合這種運動規(guī)律。 “價差引力”也可視為“價格乖離”,乖離率太大時,股價必須調整修正。隨著行情大小的不同,兩個價格之間的差距,存在著最大容許極限。一旦短線行情,突破第一級差距極限時,則股價會朝第二級差距極限前進,并且轉變成中級行情。如果中級行情突破第三級差距極限,則“常態(tài)行情”變成“非常態(tài)行情”,股價像斷了線的風箏,變成無法掌控的脫軌狀況。 25天的MOM動量線,是價格平衡原理的典型代表。市場上所有的價格行為,只有強和弱 |
(責任編輯:張元緣) |
延伸閱讀
|
||||||||||
|
要聞導讀
|
||||||||||
|